【来源:广州增城发布】
红尘得道,丹井飘香,自有慈心施德泽;
一女传奇,八仙过海,还从增邑觅芳踪。
4月9日,“挂绿人文讲堂”第十七期“仙姑文化漫谈”主题文化讲座在何仙姑文化旅游景区举行。此次活动由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增城区小楼镇人民政府、增城区小楼何仙姑文化保护协会、广州市振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活动宣传海报
活动特邀原广东省文化馆馆长、非遗专家苏章鸿主讲,并邀请非遗、景区、社团的专家学者,以及关注何仙姑文化热心人士开展学术研讨,传承千年仙姑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畅谈创新发展方向。
山水有灵成佳话
增城
美景盈满眼眸,大地造化神秀
是民间传说“八仙过海”
唯一女仙何仙姑的故乡
2009年
“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
成功入选
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坐落于增城区小楼镇的何仙姑文化旅游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人文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汇聚了家庙、仙桃、仙井、仙藤、仙塔等众多文化景点,享有“仙源”之美誉。
苏章鸿深度解析何仙姑传说的核心价值
景区的八仙会馆,苏章鸿围绕何仙姑传说的唯一性、稀缺性,深度解析何仙姑传说的核心价值。他表示,何仙姑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是善良美丽、勤劳勇敢、好施济世的女性典范,千年来为老百姓津津乐道,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提及传承弘扬何仙姑文化,苏章鸿建议,探寻何仙姑传说历史源流,整合民间散落的故事,加大对何仙姑传说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的挖掘传播。
王少杰带来“古琴艺术”表演《荷印象》
随后,增城区古琴非遗传承人王少杰带来我区非遗项目“古琴艺术”表演《荷印象》。众人置身如诗如画的景区,沉醉于古韵悠然的琴声,感悟千年何仙姑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方胜境蕴增城
学术研讨会上,区文广旅体局、小楼镇人民政府、小楼何仙姑文化保护协会、何仙姑景区相关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热心人士,围绕打造何仙姑文化IP、推动景区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何仙姑传说”非遗项目申报等进行探讨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
壹
区文化馆非遗专干彭小荣回顾了“何仙姑传说”申报非遗历程,谈到增城倾力打造的何仙姑文化旅游季,以及围绕何仙姑文化持续开展的文旅活动、文艺创作与讲座、文创开发等,进一步提升了何仙姑文化的美誉度。
贰
小楼何仙姑文化保护协会会长陈克围绕何仙姑“和勤孝贤、真善美爱”八德文化,对保护传承何仙姑文化提出建议性意见。广州市振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满潮表示,景区正结合何仙姑文化,创新打造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的丰富景观。
陈克对保护传承何仙姑文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叁
此外,小楼何仙姑文化保护协会莫丽贤、巩子轩、汤润成,广州华商学院教师郭婧博士、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钟洁等,分别从借鉴其他景区先进模式、联动推出物产礼盒、制作何仙姑文创产品、提升旅游开发水平、融合“教学+非遗”模式等丰富形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提出创新发展思路。
苏章鸿认为
何仙姑文化
是增城的重要文化符号
要多维度丰富何仙姑传说故事
充分挖掘其文化影响力
不断增强群众地域认同和文化认同
千年故事语依依
近年来,增城持续宣传推广何仙姑文化,每年举办何仙姑文化旅游季,推动文旅深度融合;2023年以“名家名报名刊”形式,深度挖掘、推介何仙姑人文传说;2024年邀请暨南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刘正刚教授,举办了“何仙姑文化的历史积淀与现实价值”主题讲座。
2024年,增城区文广旅体局联合中国楹联学会举办了何仙姑传说全国楹联大赛,掀起何仙姑传说文化热潮。当天,部分获奖作品在“挂绿人文讲堂”现场展出,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驻足品赏。
活动现场
增城区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表示,何仙姑文化历经千年而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人文之灵。何仙姑文化的独特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人文的传承性、象征性,还具备当代意义的独特性、永续性。
目前,增城区省级非遗项目“何仙姑传说”,正在组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将通过实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引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推动何仙姑文化成为增城文化IP,传递善美的精神内涵,产生丰富的社会价值。
活动留影
千年古邑广州增城
何仙姑文化生生不息
润泽着这一方水土
当四月春风轻拂挂绿枝头
红绿相间的荔花剪影
闪耀着何仙姑文化的独特风采
感悟千年传说的人文魅力
期待何仙姑传说
注入丰盈的精神内蕴
焕发出璀璨的时代风姿
续写属于增城的人文新篇
来 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颖诗 苏衍中 通讯员陈端华 文/摄
编辑 :汪滢
责编: 纪玉婷 、 郑德宏
审核 : 朱卓东、 张慧芳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