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骏峰
浩渺江河,巨涛荡涤,在佛山汇聚,在佛山勃发,总给人无穷的向上力量,滋养着这片沃土。
近期,佛山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一系列部署,引起学术界、企业界和基层群众的普遍关注和热切期盼。各界的共同想法是,破解发展难题,寻找新的增长空间,佛山找对了路径。
区域经济学认为,推动经济发展,需要以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需要破除急速平衡、平均用力的想法,以不平衡破解不平衡,在资源禀赋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集中力量打造新的发展支点乃至极点,为下一步向发展更加滞后的区域产生扩散效应打下基础。
佛山慧眼识珠,在腰部位置划设一片区域,建设新的增长极。这片区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生态基底较好、乡村价值释放潜能很大,有一定工业基础、水运交通便捷、土地空间相对充裕。西江、北江为这片区域提供了开阔、高效的要素通道和良好的水、气、动植物等生态资源。总体而言潜质好、空间大,具备承接东部临广区域的辐射加快发展的能力,具备和东部片区一起带动全市经济最薄弱的西部北部区域发展的能力。
在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决胜之年,如何把这片区域建设好、发展好,真正成为有吸引力有带动力的增长极,真正成为发展质量和速度俱佳、产业和生态双赢的高质量发展标杆,需要把握人文引领和改革支撑这两个要点。
人文引领,就是充分释放这片区域的文化潜力,让景区里、桑园围里、祠堂里、河道边、公园里、非遗传承人手上、村史馆里等的一切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和市场融合接轨,和企业携手共进,成为升级产业、吸引人气、促进消费、美化环境的生力军。放眼北至思贤滘,南至甘竹滩,西江和北江用强有力的臂弯,孕育了岭南韵味浓厚、广府特色彰显的山、水、人、文、产、城。站在区域和区域、镇和镇对比的角度,这些文化资源是环西江—北江先行区最大的本钱,也是最大的潜力板。焕发文化活力、激发文化价值,是环西江—北江先行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贯穿全过程和各方面工作的一条主线。
人文引领,就本质而言,就是要处理好山、水、人、文、产、城六大要素、六大领域之间的关系,突出文化的引领功能和赋能作用,把以文润城、以文兴产、以文活水、以文名山、以文化人落到实处。让城市更城市,便捷、高效、亲和。让乡村更乡村,富有岭南味,杜绝脏乱差,恬静、温馨、融洽。让产业更先进,体系更优、结构更好、层次更高。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插上文化的翅膀后,工业佛山再次腾飞。让江河湖泊水脉贯通、滋润桑梓,小桥流水、游船如织,凭水眺望,仿佛穿越千年古郡的时空,一派岭南水乡的美丽画面。让名山大川灵气绽放,西樵山上儒学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更耀眼的光芒和全新的时代价值。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关键是要让人们更幸福、更愉悦、更有奔头,那就用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文化事业吸引人、滋养人,让人们对当下多点赞,对未来有期盼。
改革支撑,就是以系统集成的改革创新,构建对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的制度体系,推动发展质量、治理效能和人的活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佛山都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善饮“头啖汤”而闻名于世。有人称赞佛山“不是特区,胜似特区”。在当前各种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敢改善改、攻坚克难,针对关键地方聚力猛攻,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落后观念和制度藩篱,让一切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活力迸发,一切有创新力创造力的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支撑,就是要深化构建市区镇村社五级联动建设格局,激发基层活力和动力。为基层松绑、为基层赋能,让听得见冲锋号、看得到炮火的人有适配的权力和资源,让真干实干、能干善干的人在应有的岗位上各展其长,也让调门高、落实飘的现象走向式微。
两江映两山,佛山当有为。期待这一高水平战略在佛山结出的硕果随江跃进,为再造一个新佛山立下浩荡功劳。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