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特质内涵,强调了思政引领力的首位作用。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要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关键支撑的农业高校,建设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具有深刻意义性和实践紧迫性。
始终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价值引领。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必须以卓有成效的思政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建强思政引领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肯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青年大学生“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社会主义大学要始终坚持“四为”方针,“为人民服务”应该自觉成为中国大学的办学目标和价值取向。找准思想锚点,坚守初心使命。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要立足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引导广大师生深化对“三农”问题战略定位的认知,实时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将“服务国家事业发展”价值追求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贯穿教育教学,坚持“三全育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时代新人,价值引领深刻影响着育人的方向。通过将“三农”情怀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入涉农学科体系、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将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粮食安全观等思政元素深度嵌入农业科技案例教学,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多维立体育人机制,促进价值引领从课堂延伸至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全链条。选树校本典型,坚定奋斗方向。深入挖掘校史中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先进人物事迹,结合乡村振兴、种业攻关等国家战略需求,选树一批师生校本典型,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讲好校本典型故事,以“榜样故事”激发师生情感共鸣。
加速推进“单向度”思政教育向“大思政”育人格局转变。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把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课堂教学、融进生活实践、融汇世界元素,创新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实现“大思政”育人格局范式转变的应有之义。深化理念革新,重构思政教育体系。“思政教育=思政课程”的认知局限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农业高校要主动适应学科多元化、实践性强的育人需求,将思政教育从单一课堂延伸至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文化浸润等多维空间,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构建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氛围。促进跨界融合,畅通育人资源网络。农业高校要打破学科与部门壁垒,整合校内资源,推动思政教育与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服务等深度融合,构建本硕博贯通式思政育人资源共享体系,为农业高校培养五育融通、全面发展的新型农业人才奠定基础。注重“学校+校外基地”“学校+行业企业”的有机融合,通过科技小院、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等载体建设实现专业实践与国情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创新赋能,提升思政育人质效。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树立“农业天地大有可为”的育人观念,提升社会实践在学生培养体系比重,引导广大学生在知行合一、手脑并用中真懂农业、真爱农村、真为农民,在乡村田野的调研实践中感悟社会责任。同时,要主动拥抱数智时代新技术,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平台、全场域的学习氛围,突破传统思政课的时空限制,提升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扎实推动以系统化生态思维建设农业高校思政引领力。思政引领力建设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与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共同构成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机整体,必须以系统化的生态思维建设农业高校思政引领力、培育时代新人。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农业高校要将思政引领力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功能深度融合,深刻理解思政引领力的内涵价值与实现路径,从顶层设计角度系统优化、统筹推进。建立“学校布局-学科协同-社会联动”三维生态架构,制定思政引领力提升校本方案,组建“思政+农科”交叉教研团队,聚焦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形成“学科链-产业链-思政链”深度融合的生态网络。具象化育人目标,以“一感四力”培育思政引领力。农业高校要突破传统思政教育抽象化、同质化桎梏,将思政引领力与自身学科与文化相结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具象化育人目标。华中农业大学以培养学生“富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力、实践创新力、数智创造力和全球胜任力”为目标,通过实施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耕读教育计划、数智创造力提升计划、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动态调适机制,打造协同育人矩阵。当前高校思政引领力建设面临学生特点、复杂环境、新兴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农业高校要建立“监测-反馈-迭代”的自适应系统,聚焦思想方面的重点、难点与堵点,构建“线下真实育人场域”与“线上网络思政场域”协同育人矩阵,探索精准思政实施路径。注重倾听学生心声,搭建“师生融合”对话平台,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新形势下,高校作为实施教育强国的主阵地,建设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使命在肩。农业高校充分把握教育强国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特点,以价值引领固本培元,以“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落实“三全育人”,以系统化生态思维推进农业高校思政引领力建设,为培育“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时代新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华中农业大学 徐行)
作者: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