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释放经济新信号
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认为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会议明确,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点评】央视新闻认为,往年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前召开,时间本身就是信号。及时召开会议并向社会传递应对当前形势的决策判断与工作部署,可以帮助各界更好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统一思想认识,也可以更好凝聚共识。本次会议多处表述之前都很少见,反映出中央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严峻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最新判断。会议提出“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其中“稳就业”排在首位,表明在外部冲击加大的情况下,对就业这个民生之首的高度重视。“稳预期”则表明在未来一个时期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专家分析认为,“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意味着宏观政策加力提效的迫切性在上升。当下货币政策站在十字路口,将在二季度逐步走向实质性宽松,配合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服务业扩大开放,155项试点将加快推进
商务部近日发布《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将大连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深圳市、合肥市、福州市、西安市、苏州市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
具体来看,《工作方案》围绕支持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提高医疗康养领域对外开放和服务保障水平、推进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增强商贸文旅领域创新活力、提升“两业”融合国际竞争力等14方面提出155条试点任务。
其中,“支持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置于首位。试点任务包括: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试点内容;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整个产业链布局等。
【点评】我国制造业负面清单已经清零,从提升国家总体竞争力的角度来说,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两业融合,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发展水平的有益探索。《工作方案》聚焦当前急需扩大开放的一些行业领域,比如电信、医疗、金融,这都是当前服务业开放中间一些重点难点亟待突破的领域。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减11项
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4日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新版清单纳入了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和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生产、批发、零售业务相关审批纳入清单。
国家发改委表示,经过四次修订,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各类经营主体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宽准入”红利切实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了“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三部门还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
【点评】新版清单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纳入了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一方面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兜牢安全底线。新版负面清单的再次“瘦身”,彰显了我国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定破除各类市场准入壁垒的决心。
今年首批286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
4月24日,财政部发行总计2860亿元特别国债,占今年全年发行特别国债规模(18000亿元)比重约16%,正式拉开今年特别国债发行序幕。
其中包括,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一期)(5年期)1650亿元,占今年补充银行资本特别国债总额比重约33%;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20年期)500亿元,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二期)(30年期)710亿元。
随着特别国债发行启动,央行也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25日,6000亿元MLF开启操作,由于当月有1000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4月央行MLF净投放达到5000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而且加量幅度较3月的630亿元显著放大。
【点评】多位专家认为,今年特别国债加快发行,且规模更大,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将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重要作用。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增强国有大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支持扩内需增量政策的落实。同时国债发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市场资金,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有效维持了资金面的平稳。
中汽协发布倡议规范辅助驾驶
4月21日,继工信部提出车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辅助驾驶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也发出《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
倡议书提出,企业应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本周举办的上海车展上,智能辅助驾驶也成为关注焦点。第一财经报道发现,车展上车企宣传更加理性,强调安全冗余和渐进式路线,小米汽车则保持低调,雷军未出席,声量明显小了不少。
【点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进一步引导企业强化自律意识、践行质量承诺与安全责任、构建良性发展生态势在必行。连日来,工信部、公安部道路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继连续发出政策指引、驾驶人员行为提示和行业倡议,针对汽车组合驾驶辅助方面的虚假宣传和过度营销,强调要压实企业责任。智能驾驶毕竟是一项涉及生命安全的技术,安全性应该成为智能驾驶的首要和最高优先级,为了让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监管收紧十分必要。
上海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1%
4月23日,上海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主要指标实现“开门红”。一季度,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735.06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高于去年全年和去年一季度0.1个百分点。
上海一季度呈现出“六快六稳”的特点:金融、房地产、投资、外贸出口、信息服务、交通运输较快增长;工业生产、财税收入、就业、居民收入、物价、市场预期总体平稳。
优势行业持续发力。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增势强劲,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6成。工业生产也稳步回升。一季度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3.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值分别增长17.2%、10.5%和5%,如船舶、电子信息等产值增速均超过20%。
【点评】一季度,上海GDP增速双提升、主要指标“开门红”、多数指标增速加快,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回升、就业物价保持稳定。专家认为,上海在进入5万亿发展新阶段后,一季度经济的这一开局,背后表现出的不仅是上海的韧性,更是上海在稳增长促转型中积累的增长后劲,和挑大梁的实力。
LPR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
4月21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维持3.1%、3.6%,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
政策利率不变,是4月LPR报价保持不动的主要原因。4月17日,央行开展245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与此前持平。作为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未变,意味着本月LPR大概率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指出,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点评】综合市场分析来看,4月政策利率保持不变、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等原因导致报价行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一季度经济走势偏强,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总量降息仍未落地,市场进入政策博弈期,各方对后续货币政策走向高度关注。
“二选一”点燃美团京东战火
4月21日,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近期,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各位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如有违反,会采取封杀措施。因个别平台“二选一”行为,骑手的收入会降低16%~25%左右。为了支持外卖骑手自由接单,保障大家的收入,京东推出紧急援助措施: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未来三个月将招聘名额由五万名提高到十万名;为应对部分外卖订单延迟的问题, 21日起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京东全部免单。
4月19日,美团表示,有多条包含“美团封杀骑手去某平台跑单”“不要去跑某平台,查到就是永久封号”等内容的聊天截图,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相关内容纯属编造,均为谣言。美团面向全行业招募优质骑手,不会违规限制任何骑手的准入准出,更不会因此对骑手进行永久封号处置。
【点评】京东美团就“二选一”各执一词的背后,是主业务分别为电商和外卖的两家平台,对于即时零售业务竞争的白热化。近年来,我国即时零售发展迅猛,在流量增长面临瓶颈的情况下,各平台盯上了即时零售业务这块蛋糕,京东以强势姿态入局,试图打破现有市场格局。业内人士认为,同为以物流优势成长起来的电商平台,京东与美团必有一战。
政治局会议释放新信号,负面清单瘦身服务业开放扩围丨一周热点回顾
2025-04-26 10:00:00宁波银行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 营收净利润双增、金融助力消费加速
2025-04-25 1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