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领航者·创新志|张立福:光谱破界,智惠万家 发布时间:2025-04-15 09:28:00    0人浏览

“高新领航者·创新志”栏目,旨在记录时代脉搏,讴歌创新精神。将镜头对准这些在高新区创新创业浪潮中乘风破浪的领航者们,聆听他们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记录他们扎根高新区、服务国家发展的赤子情怀。

今天刊发第七期《张立福:光谱破界,智惠万家——记中科谱光创始人张立福的高光谱技术创新与民用化探索》。





“未来,希望立足于高新区,我们将持续推进光谱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进而打造出光谱大数据领域的国际领先品牌,让高光谱技术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张立福

从汶川震区的遥感影像到百姓家中的护眼灯,从实验室的精密算法到工业互联网的智能诊脉仪,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福,这位深耕光谱技术20余年的科学家,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将高冷的光谱技术化为触手可及的温暖。他说:“技术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一束光都照进生活。”


以AI解码光谱

“小光,你好,我现在位置的水质状况如何?”随着操作人员的指令,智能设备瞬间将海水成分拆解为跳动的数据流。这套中科谱光自主研发的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已在全国织就一张“生态天网”:天津港的货轮旁,它实时捕捉油污扩散;宁河区的农田里,它追踪农药残留。300多个监测节点如星辰散落,AI算法从海量光谱数据中提炼出污染预警,让环境保护从“事后治理”转向“事前洞察”。

而这一切,源于张立福对光谱技术的“破壁”初心。借助DeepSeek等AGI技术,他将“光谱芯”打造成为跨界融合的超级枢纽:水质监测、文物鉴定、润滑油分析、大健康诊断……上百种算法模型在“高光谱技术+物联网技术+AI大数据平台”的架构下共生共荣。如今,中科谱光的产品已悄然走进医院、博物馆和加油站,让光谱技术从“科研仪器”华丽转身为“生产力工具”。


光谱技术走进日常生活

2025年春天,两款C端产品应运而生——全光谱护眼灯,模拟自然光曲线,让学生书桌上的灯光随日出日落智能调节;光谱检测笔,化身“家庭安全卫士”,轻轻一扫,果蔬农残、水质硬度、食用油变质程度即刻现形。而且,这些产品无缝接入米家生态链:主妇在厨房唤醒语音助手,便能调取光谱数据分析晚餐食材;老人用手表接收检测笔的健康提示,科技的温度触手可及。

如今,中科谱光手握200余项知识产权,技术产品获得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而他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年内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再拓展,营业额利润翻倍,向着“光谱大数据国际品牌”全力进发。


遥感影像中的生命线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的废墟上,一名科学家背着沉重的遥感设备,在余震中艰难穿行。他叫张立福,彼时是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的高光谱遥感研究室主任。面对满目疮痍,他带领团队昼夜不息地处理航拍数据,用遥感影像锁定堰塞湖等关键位置,为救灾指挥部绘制“生命地图”。张立福也因此被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授予“科技救灾突出贡献者”的称号。2021年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双震叠加,张立福再次披挂上阵。他指挥团队进行灾情信息的无人机数据采集,构建灾区倒塌房屋三维数据,为应急管理部提供了7期详尽的灾情简报。这些成果迅速验证了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张立福和他的团队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担当。

“目前,公司已拥有200余项知识产权,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先进性与适用性的技术产品,获得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张立福信心满满地说道,“今年,中科谱光将开发出更多光谱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场景,预计实现营业额利润翻倍的发展目标。未来,希望立足于高新区,持续推进光谱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进而打造出光谱大数据领域的国际领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