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项已到位,零部件也拉回去了!” 发布时间:2025-04-07 19:39:00    0人浏览

【来源: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款项已经转过去了!”

“20套零部件也已全部装车退还!”

日前,桐乡法院法官冯枭成功化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均按约履行了各自的义务,有效防止了损失进一步扩大化。

基本案情

余某从事电脑横机买卖生意,因业务需要,他向某公司采购了电脑横机零部件20套,并支付了2万元。后因零部件质量问题,双方产生纠纷。经多次协商未果,某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余某支付余款11万元。

“你提供的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我要求退货退款,那20套零部件你拉回去,把我付的2万元退给我!”

“你前期根本没跟我提过退货的事情,况且我家里还给你备了30套,你说不要就不要,我还没向你主张损失呢!”

在案件调解阶段,双方争执不下,余某还提出要求对零部件进行质量鉴定。但是,机器设备鉴定费用高昂,有时甚至会超过起诉的标的金额,且鉴定周期长,不仅会加剧双方的损失,还易给当事双方造成诉累。承办法官冯枭决定先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一次庭前会议,深入了解双方的争议焦点,审查鉴定的必要性。

通过梳理总结,双方主要争议焦点在于电脑横机零部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是造成衣服破洞、漏针的主因。问题症结找到了,冯枭组织双方一起前往设备堆放处现场勘验。

冯枭在现场查看织片结果

在勘验现场,某公司负责人表示,零部件都是自己组装的,可以分辨,并认可现场的零部件为自己提供的案涉零部件。

为更直观地了解衣服破洞、漏针等问题是否与零部件质量问题挂钩,冯枭提出采用对比法,即先使用案涉零部件生产一片布料,再把案涉零部件拆卸后生产一片布料,比较是否有差别。

在等待织片结果期间,她还查看了现场堆放的未使用过的零部件,以“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分别了解双方的心理预期。

“你这几套零部件是最新型号吗?回收后再销售的可能大吗?”

“设备鉴定成本非常高,也不一定能鉴定出设备存在问题······”

经过沟通,双方矛盾有所缓和。冯枭趁热打铁,围绕织片结果、双方损失等再次组织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并签署了调解协议:由余某再向某公司支付1.5万元,某公司把现场的20套零部件全部拉走,双方再无纠纷。

双方查看案涉零部件

几天后,余某在微信调解群里发了一张转账截图,款项履行到位。随后,又发了一张零部件装车退还的照片,至此案件履行完毕,纠纷彻底化解。

冯枭长舒一口气,“案件成功化解,最大限度减少了诉讼给双方正常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他们的后续合作创造了可能。案结事了人和,这是我作为法官最想看到的结果!”

来源丨桐乡法院

编辑丨汪思聪

责编丨沈羽石

审核丨章玉萍

+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